今年二月十四日,在弗羅里達州高中的槍擊案中,17條寶貴的年輕生命丧失了,其中包括了一个中国孩子,他开着门让其他的孩子逃生,自己却中弹身亡。媒體的煸情焦點報導,引發強烈的負面情緒,特別是對美國槍枝管制条例,各方意見群起攻擊,憤怒聲浪下大打出手的画面都出現了。
社會大眾對不公義,暴力的傷害事件,有許多出氣解決的方法,打架鬥毆是一種快速的方法,但後果却是更多暴力。以暴治暴似乎是人类至古以来处理问题最快最爽的方式。然而,这种方式适合在家庭里和人际关系上吗?在家庭里和人际关系上,愤怒要如何解决?對於愤怒,以前的心理学家认为打拳擊袋可以解決,快速有效又不傷害任何人,你同意嗎?
最近聽到一個𠆤案,一位脾氣火爆又節省的先生,因為夫妻吵架而怒气填膺,拿起斧頭把貴重的床砍得烯爛。怒氣有因此得到解決嗎?答案是:“没有”。并且先生又因为损失了一张贵重的床而更懊恼。
人的情緒和行為是彼此影响的。憤怒的情緒如果只靠行為来解決,如打枕頭,打拳擊袋,摔門,摔碗盤等等;從心理學角度看來看,是行為理論中的強化操作反应,结果是脾氣愈來愈大,越来越无法控制。
人的情绪和思想也是息息相关的。有效的解決愤怒,得從人的认知著手,調整人不合实际的想法,这是所謂的認知行為療法(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)。比如說,一個管教孩子的母亲,得先明白打骂不是一个长久教育孩子的方式。有了这个认知之后,这个母亲被孩子的不聽話激怒时,不是在怒中打骂孩子,而是使用应对策略(coping skill):心中从一数到十,离開現場几分鐘等等方式;等到怒氣緩和情绪稳定之后,再回到現場面對情況,心平气和的处理孩子的问题。
面對憤怒情緒的處理,在认知上我們不妨扪心自问,是否心底深處的信念是:“我應該凡事順心,别人应该听我的,别人或事情不順我的心意時,我就有權发怒。”科學已經證實宇宙並不是以地球為中心;一个人的一生,恐怕也有不以他自己為中心的時候吧!人的生活中,為什么不能允許,或是接受有不如意不順心的時候?孩子还没有成人,当然会有不聽話的時候。或许孩子的不听话,是在传达一个信息:“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一样,因为我和你不一样;请你把我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,不要把我当成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木偶!”在平常生活中长期这样的思維调整,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或減輕憤怒的情緒,做個EQ高一點,人際關係好一点,心情更快樂一点的人!
新州中区华人全人輔助中心的免费服务项目包括:家庭,人际关系,文化适应,焦虑,抑郁,特殊孩童教养等等問題。预约电邮:cjcpcc@tinatchen.com。其他稿件,请上 cjcpcc.tinatchen.com
新州中区华人全人輔助中心供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