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與解釋

在心理學發展的早期,心理學家們,已經注意到一個現象,就是同樣的事情,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讀。因此,在心理學上,分辨觀察和解釋,是一個最基本的動作。有了這個能力之後,心理學家們可以很容易的處理許多問題。一般來說,觀察是客觀的,比較沒有個人的因素在裡面;而解釋卻是主觀的,經常和一個人的經歷和心理狀態有關係。

如果注意的話,我們不難發現,其實經常觀察到的事情本身,是沒有什麼意義的。但經過解釋之後,一個人所觀察到的事情,可以对這個人造成極大的影響。譬如說,經常可以聽到一些人說,“他瞧不起我,他用那種眼神看我。”那種眼神是觀察,本身其實沒有什麼意義。而“瞧不起”卻是一個解釋,經常和觀察者本身的經歷和心理狀態有關係。同樣的眼神,換一個人看來,可能会覺得“他的眼神沒什麼呀,我一點都不覺得什麼”,或是覺得“他那人就那樣,經常那樣子看人”,甚至有些人还可以解釋成“他對我的表現,感到非常的訝異”。

因為解釋是非常主觀的,所以任何一件客觀的觀察,經過任何一个人主觀的解釋,都有可能離開了本來的意義,誤會就這樣造成了。一个疲累的丈夫,回到家里希望可以一个人安静的休息一下,這樣客觀的事情,可以被太太解釋成“不愛我”,“對我没有興趣”,“把這個家當成旅館”,或是“自私”,“不顧别人”。同樣的,一個太太經常叮嚀丈夫注意健康,這樣客觀的事情,可以被丈夫解釋為“老管着我”,“不給人一點空間”,“囉嗦”,或是“不信任我”,“把我當小孩”。一个有自己看法,并且敢把自己和父母親不一樣的看法表達出來的孩子,這樣客觀的事情,可以被不理解的父母亲,解釋成“不聽話”,“專門和父母親唱反調”,“不服從父母親”,甚至是“壞孩子”,“悖逆”。當然,父母親所提出的看法,也可以被一个想要争取獨立自主的孩子,解釋成“控制”,或“不尊重我”。

解决誤會最簡單的辦法,當然是溝通。很不幸的是,当一個人堅持自己的解釋時,溝通恐怕也無濟於事。因此,一個懷疑的人,用自己懷疑的心態,解釋他所有觀察到的事情,不管別人怎麼跟他溝通,都是有溝沒有通,因為他堅持自己的解釋。久而久之,這個人就成為懷疑症的患者。一個充滿憤怒的人,用自己憤世嫉俗的心態,解釋所有觀察到的事情,不管世界上仍然有多少的好人好事,這個人的世界,仍然充滿了不公平和不公義。同樣的,一個憂鬱的人,用自己負面的心態,來解釋所有觀察到的事情,不管在他的生命裡,仍然有多少正面的事情發生,這個人仍然對自己,對別人,對整個世界,充滿了負面的看法。

一個懷疑的人,憤怒的人,憤世嫉俗的人,憂鬱的人,或是焦慮的人,要解決他的問題,第一步需要做的,其實是願意放下自己對事情的主觀解釋,客觀的接受一個事實,就是對于任何一件事,除了自己主觀的解釋之外,其實還有許多不同的解釋法;自己一廂情願的解釋,其實不是唯一的解釋,有時候也不是事實。當一個人願意調整自己的想法時,經常這個人的感覺和行事為人,都會跟著改變。這就是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(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)。CBT是目前處理絕大部分心理障礙的最好治療方式。

新州中区华人全人輔助中心的免费服务项目包括:家庭,人际关系,文化适应,焦虑,抑郁,特殊孩童教养等等問題。预约电邮:cjcpcc@tinatchen.com。其他稿件,请上 cjcpcc.tinatchen.com

Dr. Tina Chen, 

Clinical Psychologi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