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決定人的智商

中國人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,因為中國人認為聰明的孩子成績才會好,才能進好大學,才能找到好工作,才能賺錢,才能生存,才能有“出息”。然而,什麼樣的孩子是“聰明”的孩子?經常,中國父母親就從孩子的數學成績,來判斷孩子有多聰明。數學成績好的,就是聰明的孩子。這孩子所有的科目都應該好,如果其他科目不好的話,肯定是這個孩子懶惰,不努力。數學成績差的,就是“笨”孩子,其他科目的成績再好,都沒有用,因為這孩子“笨”。然而,數學成績真的能判斷一個人聰明不聰明嗎?

看電視的人,不難看到一些節目,其實根本不是在測一個人的數學能力,而是測這個人對歷史事件,世界地理,古今中外人物,以及對文學,藝術,和科學各方面的認識,理解,和記憶。近百年來,心理學家一直討論的一個問題,就是智商測驗到底應該包括哪些項目。在沒有文化的地方,智商測驗恐怕應該測一個人的抓魚技巧,打獵本事,鑽木取火的能力,以及騎射技術等等。在有文化的地方,智商測驗就完全不同了。最近社會上更流行所謂的“EQ”,情感智商,是指一個人處理自己和別人感覺和情緒的能力。還有所謂的book smart,指一個人讀書的理解力;和 street smart,指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上隨機應變的能力。

目前為止,一般的智商測驗項目包括這個人的語言能力,數學能力,理解能力,推理能力,記憶力,反應速度,空間辨識能力,以及基本常識等等。換句話說,數學其實只是好幾個項裏面的一項而已。換句話說,只是數學這一個項目,根本不可能決定一個人的智商。泛觀心理學短短一百年左右的歷史,數學這個項目,從來就沒有成為判斷一個人智商的唯一標準。第一個成為判斷一個人智商標準的,其實是反應速度,不是數學能力。

不知道為什麼,中國人不但根深蒂固的把數學成績,當作衡量一個人智商的唯一標準,而且還把計算加減乘除的能力,作為衡量一個人數學能力的標準。換句話說。加減乘除做得好的,就是聰明的孩子,加減乘除做不好的,就是個“沒希望”的笨孩子。因此,在孩子還小的時候,根本搞不清楚乘法的意義時,父母親就想盡千方百計,逼著孩子背九九乘法表,以為背誦九九乘法表,可以使孩子“變”聰明。背不好的孩子,就是懶惰,不努力,不上進,沒出息的壞孩子;這孩子就一輩子沒希望了。

如果多跟外國人接觸,結果讓中國人跌破眼鏡的,是一些很有成就的“學者”,其實計算能力很差。外國人的理論很簡單,加減乘除這種按按計算機,就可以給出答案的簡單問題,不值得浪費人太多的大腦空間。人的大腦,是用來思考機器沒辦法思考的複雜問題。人的大腦雖說是潛力無窮,但是不幸的是,在人的有限裡,人頂多只能用到大約百分之五的大腦。如果人經常用的是計算記憶那些部分的大腦,結果推理,幻想,感情那些部分的大腦,往往就沒法好好的發展(請讀突觸修剪一文,@cjcpcc.tinatchen.com,7月23日,2018)。

中國父母親非常愛孩子,都希望把最好的給孩子。或許,對孩子最好的,不是逼著孩子要“聰明”,要有出息,而是完完全全的接納孩子,接納孩子的長處,也接納孩子的短處;幫助孩子,活出孩子的最好。

新州中区华人全人輔助中心的免费服务项目包括:家庭,人际关系,文化适应,焦虑,抑郁,特殊孩童教养等等問題。预约电邮:cjcpcc@tinatchen.com。其他稿件,请上 cjcpcc.tinatchen.com

Dr. Tina Chen,

Clinical Psychologi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