竞争还是合作

1966年的暑假,一群11,12岁孩子在一个夏令营里,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。这位心理学家先把这群孩子分成两队,然后让这两队孩子进行竞争的活动。过了没两三天,不同队的孩子,在竞争活动的时间之外,在平时的时间,他们也开始了彼此的仇视和敌对。这位心理学家这时候,又开始了另外一个活动,就是让这群孩子一起做一些需要彼此合作的工作。过了没两三天,这些本来敌对仇视的孩子,又开始彼此帮助,不再仇视和敌对。

孩子的表现是非常直接的,他们不会伪装。不难想象,其实这些现象,在大人之间也常发生。当夫妻两都要争谁对,谁有道理,该听谁的时候,不需要很久,夫妻两个人在平时的时间,也会开始了仇视和敌对。本来甜蜜的家庭,就成了冰库和战场。有些家庭的孩子后来出了问题,这时候,本来水火不容的夫妻,开始放下前嫌,一起合作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。有些孩子,观察到自己的问题可以造成父母亲的和睦,于是,在一个月内企图自杀三次。当然,这些孩子企图自杀的真正原因,是绝对不会告诉他们的父母亲的,只有在医院里的心理治疗师,答应替孩子保守秘密,然后陪着孩子一起流眼泪。或许,父母亲与其等到孩子出了问题,然后才放下前嫌,一起为了孩子的缘故而合作,不如在孩子没有问题的时候,就学习不用竞争的方式来处理冲突。

美国是个宗教立国的国家,也崇尚科学。他们非常清楚,合作比竞争重要。因此,尽管美国的文化是个体文化(individualistic culture)在学校里,许多功课老师都要求几个孩子一起合作。因此,在孩子长大之后,他们在工作上,体育上,商业上,都可以有很好的团队精神。中国文化是属于集体文化(collective culture),然而,在许多地方,中国人却非常的个体化。譬如说在学习上,工作表现上,运动上,甚至在商业上,中国人都是采取竞争手段而不是合作。一个人如果的小时候,为了得到父母亲的重视,兄弟姐妹成了自己的竞争对象。学习的时候,为了学习表现,同学成为自己的竞争对象。工作的时候,为了工作表现,同事成为自己的竞争对象。结婚了以后,为了赢,配偶成了自己的竞争对象…多少的中国人,都活得很辛苦。必须竞争的不安全感,给人的压力是不健康的(请读压力好吗?)。在中国的时候觉得苦,到了美国来,结果还是一样的苦。或许,中国人的问题不是来不来美国,而是中国人需要放下必须和别人竞争的不安全感,放轻松,学习享受和别人合作的人际关系。

新州中区华人全人輔助中心的免费服务项目包括:家庭,人际关系,文化适应,焦虑,抑郁,特殊孩童教养等等問題。预约电邮:cjcpcc@tinatchen.com。其他稿件,请上 cjcpcc.tinatchen.com

新州中区华人全人輔助中心供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