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工作對孩子的影響

有人說工業革命摧毀了家庭。工業革命之後,爸爸需要離開家,到工廠去工作;工業革命奪走了孩子們的爸爸。如果工業革命摧毀了家庭,奪走了孩子們的爸爸,那麼女權運動,恐怕就更進一步的,把家庭中的媽媽都奪走了。孩子們不但沒有了爸爸,現在連媽媽都沒有了。剩下來陪伴孩子的,只有手機了。世界時鐘的齒輪已經轉到了二十一世紀,人類恐怕也不可能再回到工業革命之前了。媽媽工作對孩子的影響是什麼?這是許多女人所關心的問題。

基本上來說,心理學的目的是幫助人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,幫助人快樂;心理學家並不希望造成人心裡的糾結。在這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二十一世紀,心理學家不希望讓職業婦女,在工作和家庭中的取捨之間,心裡作難。因此,一般來說,對媽媽工作的評語,經常都是正面的。然而,一些實驗的數據,卻非常客觀,非常有趣,並且非常發人深省。

一個心理學的研究,客觀的報導了媽媽工作對孩子的影響。研究的結果是:在經濟條件中上的家庭,媽媽工作對孩子的影響是負面的;但在經濟條件中下的家庭,媽媽工作對孩子的影響卻是正面的。另外一個調查的結果是:對孩子負面影響最大的,是沒有出去工作的媽媽,卻一天到晚想要出去工作。這兩個研究的結果,說明了一個讓媽媽們無可推諉的事實:不是媽媽出不出去工作,對孩子有什麼影響;對孩子有影響的,是媽媽有沒有必要出去工作,媽媽願不願意歡選擇呆在家裡,媽媽工作是為了自己,還是為了孩子等等。

中國人一直低估了孩子的理解力。中國人認為孩子小,什麼都不懂。所以中國人認為對孩子,只要讓他們吃飽穿暖就行了,反正他們什麼都不懂。然而,讓很多父母親無法理解的是,為什麼把孩子送到一個物質條件比較好的環境,譬如說爺爺奶奶家,結果孩子對父母親,卻是一輩子的怨恨。或許孩子不是只要吃飽穿暖就行了,或許,孩子所理解的,比大人所估計的多得太多。

在經濟條件差的家庭,為了養育孩子,媽媽只好別無選擇的出去工作。孩子雖然小,但是孩子明白,媽媽出去工作,是為了這個家,是為了養活孩子。因此,雖然孩子每天都有很長的時間看不到媽媽,孩子不會怨恨媽媽,反而能夠體諒媽媽的辛苦,為了家,為了自己,每天奔波在工作和家庭裡。孩子也經常可以學會吃苦耐勞。然而,在經濟條件中上的家庭(大部份的北美華人都屬於這個階層),孩子心裡非常明白,媽媽出去工作不是為了養活孩子,而是為了自己的不安全感,自己的面子,自己可以過更好的生活,自己不喜歡呆在家裡帶孩子等等。不管媽媽怎麼跟孩子說,怎麼跟孩子解釋,孩子心裡明白得很。

一些對成功企業家的研究發現,一些等孩子高中之後才回到職場的婦女,做主管階級的工作做得特別好(請讀中年人和年輕人競爭的本錢一文)。或許,在每天教導孩子的過程中,學會有智慧的處理孩子所有問題的婦女,有足夠的智慧處理好工作上的各種人際關係。

新州中区华人全人輔助中心的免费服务项目包括:家庭,人际关系,文化适应,焦虑,抑郁,特殊孩童教养等等問題。预约电邮:cjcpcc@tinatchen.com。其他稿件,请上 cjcpcc.tinatchen.com

 

新州中区华人全人輔助中心供稿